南向資金發(fā)力!超千只公募基金分享騰訊等科技股上漲紅利
截至二季度末,騰訊控股是被最多公募基金持有的港股。
經歷數日回調后,8月22日,港股市場情緒轉暖明顯。自早盤起,港股三大指數便呈現(xiàn)齊漲,并于午后繼續(xù)擴大漲幅,截至收盤,恒生指數漲0.27%,報收25339.14點;科技指數漲1.89%,報收5647.68點;國企指數漲0.45%,報收9079.93點。
今年以來,南向資金的加速流入,推高了港股市場的活躍度,也為其帶來強勁的上漲動能。數據顯示,截至8月21日,南向資金周內凈買入港股127.38億港元。年內南向資金的凈買入總額也已達9516.6億港元,繼2024年的8078.69億港元后,進一步創(chuàng)下單年度新高。
北京一家公募基金人士指出,隨著內地經濟復蘇動能增強,在科技、醫(yī)藥、新消費等行業(yè)的更高占比,或讓港股盈利領先于A股持續(xù)改善。而伴隨公募基金對港股投資參與度的不斷提升,投資者也有望更深一度地分享由港股帶來的成長機遇。
騰訊領跑南向資金“加倉榜”
滬指站上3800點之際,南向資金對港股依舊熱情不減。前日港股市場的沖高回落,更是被資金視作上車窗口,市場呈現(xiàn)出“越跌越買”的熱情態(tài)勢。
對后續(xù)南向資金流入港股的增量空間,多家機構均抱樂觀態(tài)度。近期,國泰海通證券將全年南向資金凈流入規(guī)模的預測,從1萬億元上調至1.2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批以互聯(lián)網科技類為首的“明星個股”,在近日獲得了集中加倉。數據顯示,8月21日,南向資金合計凈買入港股達74.61億港元,其中騰訊控股以18.71億港元的凈買入居于榜首。
日內其他港股通凈流入居前的個股,還包括美團(13.91億港元)、小米集團(12.74億港元)、中興通訊(6.3億港元)、老鋪黃金(2.55億港元)等。
記者注意到,這已是南向資金連續(xù)5日凈買入騰訊,合計達55.7254億港元。
拉長統(tǒng)計區(qū)間來看,進入三季度,騰訊控股在二級市場中走出了一條震蕩上行的曲線。8月22日,騰訊控股股價破600港元創(chuàng)下新高。在公募市場中,不少基金通過直接或間接持有這一個股,獲得了收益紅利。而里個人投資者的討論也火熱起來,在一波快速上漲行情中,不少投資者曬出翻倍成績單。
截至二季度末,騰訊控股是被最多公募基金持有的港股。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持有騰訊控股的公募基金共1277只,背后包括107家基金公司。這些基金的持股總數量在2.23億股,持股總市值1023億港元。
環(huán)比一季度,上述持有數據出現(xiàn)了一定比例的下行。在部分減持的基金經理分析中,其減倉操作一定程度上來自科技板塊沖高后的獲利了結。
假設三季度以來,上述基金均并未對騰訊控股進行減持,那么以上述持股總量計算,7月1日至8月22日,騰訊控股19.28%的漲幅,共計為上述基金賺取216.31億港元的浮盈。
僅看主動權益基金,基金“抱團”最多的港股依然是騰訊控股,此外阿里巴巴和中芯國際則緊隨其后。以截至2025中報的持倉數據來看,3只個股分別出現(xiàn)在了953只、426只和407只主動權益基金的持有名單中。
具體到單只產品,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lián)ETF是目前“含騰量”最高的公募基金。截至6月30日,該基金合計持有騰訊控股2186萬股,占凈值比例接近三成。
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則是買入騰訊控股最多的主動權益基金。截至二季度末,騰訊控股已連續(xù)27個季度獲該基金重倉,并于近3個季度連續(xù)蟬聯(lián)重倉股之首。近350億元的規(guī)模讓基金實現(xiàn)了絕對持股量上的遙遙領先:二季度末,易方達藍籌精選共持有騰訊控股748萬股,占基金凈值比9.82%。
在易方達藍籌精選的中報中,張坤指出,二季度基金股票倉位基本穩(wěn)定,并調整了消費和科技等行業(yè)的結構,個股方面則是選擇持有了“商業(yè)模式出色、行業(yè)格局清晰、競爭力強的優(yōu)質公司”。
他還認為,目前基金持倉公司的估值已經反映了未來盈利下滑甚至大幅下滑的預期,低估值疊加可觀的股東回報的保護,對長期投資者來說應較有吸引力。
關注中報行情機遇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正在加速成為資本配置中國資產的核心樞紐。
港股在公募基金中“存在感”的不斷提升,無疑是其投資價值顯現(xiàn)的重要信號之一。
一方面,加倉港股正在成為基金經理共識——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主動權益基金平均港股投資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已達到27.8%,相較一季度提升了2.1%,同比去年年中則進一步提升了近9%。
另一方面,具備港股配置能力的基金加速發(fā)行成立,也持續(xù)帶動公募基金港股配置能力躍升。據統(tǒng)計,僅在港股通基金這類可投資港股的基金品類方面,截至今年8月20日,今年來新發(fā)行的產品數量就已達到78只,相比2024、2023和2022全年的63、37和35只,進一步有所增長。
在8月21日的研判中,信達國際上望恒指至26000點:“港股大市成交活躍,風險偏好尚算積極,資金于不同板塊輪動。目前處于業(yè)績期,若重磅股業(yè)績接力報喜,可為后市注入動力!
眼下,圍繞中報季的信息披露,仍在帶來港股投資的新機會。招商證券統(tǒng)計顯示,截至8月18日,共有591家港股上市公司披露業(yè)績預告,其中業(yè)績向好(預增+略增+扭虧)比例為43%,創(chuàng)下2022年以來新高。
記者注意到,近期備受資金追捧的個股,基本都擁有亮眼的中期“成績單”。例如騰訊控股最新二季報顯示,在資本開支同比三位數增長的高投入背景下,騰訊當季仍實現(xiàn)毛利22%與經營利潤18%的雙增長。機構分析認為,騰訊二季度財報印證業(yè)績增長由新游戲和AI(人工智能)共同驅動。已被財報驗證有效的AI技術將作為核心競爭力,持續(xù)為各業(yè)務板塊提供長期增長動力。
無獨有偶,阿里巴巴二季度實現(xiàn)營收2432億元,同比增長4%。其中,淘天集團訂單量同比實現(xiàn)雙位數增長,云智能營收同比增長6%,AI產品營收錄得三位數的同比增長。
中芯國際經營業(yè)績同樣好于預期。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公司實現(xiàn)銷售收入為22.09億美元,與第一季度的銷售收入 22.47億美元相比微降1.7%,但較2024年第二季度增長16.2%。
展望后市,中泰證券(600918)指出,投資者可以聚焦港股中報行情,擇機布局政策與產業(yè)共振。當前港股估值短期已大幅修復,恒指預測PE回歸2018-2019年中樞,風險溢價處歷史低位,AH溢價創(chuàng)近六年新低,疊加8月進入港股季節(jié)性的淡季,中報業(yè)績期將集中驗證基本面,市場有理由高位整固。
招商證券則建議稱,在指數高度可能受限的情況下,本輪港股配置或需要更多銳度,投資者可以選擇一些與A股更加差異化的賽道和方向:“節(jié)奏上建議先創(chuàng)新藥,再互聯(lián)網,最后依據宏觀經濟與盈利拐點出現(xiàn)布局新消費!
0人